
本次冷空气过程已经过去,最近几天南方各地气温将陆续回到常年正常或偏高水平,广东多地白天气温逐渐回升,阳光逐渐回归,天气较为干燥。
不少网友留言表示:睡觉喉咙都干醒了;皮肤都感觉干巴巴的。

广东省气象台预计,21-24日,广东省大部市县天晴干燥,气温缓慢回升,昼夜温差大,早晚清(寒)凉,广东海面风力6~7级阵风8级,逐渐减弱到5~6级;24日夜间开始有新的一股弱冷空气影响广东省,气温略降。
广东具体预报:
21日,南部市县多云间晴天,局部有零星小雨,其余市县晴间多云。白天气温回升,昼夜温差大。
22日,中北部市县晴到少云,南部市县晴间多云。昼夜温差大。最低气温:粤北和珠江三角洲北部市县6~9℃(高海拔山区2~5℃),南部沿海市县13~16℃,其余市县10~13℃。
23日,全省晴到少云。昼夜温差大。最低气温:粤北市县7~10℃,南部沿海市县14~17℃,其余市县11~14℃。
24日,粤北、粤西和珠江三角洲西部市县多云间晴天,其余市县晴间多云。最低气温:粤北市县9~12℃,粤西市县15~19℃,其余市县12~15℃。
广州未来一周天气依旧干燥,昼夜温差大。24日夜间起有新一股冷空气影响广州,气温小幅下降。
广州具体预报:米牛金融

3股冷空气将影响我国
全国范围内,据中国气象局21日消息,未来10天3股冷空气影响我国。预计11月余下的时间,我国降水依然稀少,但冷空气活动频繁。冷空气影响时段在23-25日、25-27日及29日后。
22日至24日,一股较强冷空气将自西向东影响我国大部地区,长江以北大部地区将有6至8℃降温,局地降温10至12℃。
25日至27日,又一股较强冷空气自北向南影响我国,中东部大部地区将有6至8℃降温,部分地区降温10至12℃。
不过,由于冷空气频繁南下,导致无法持续堆积形成强势的冷源,所以从目前的趋势来看,11月下旬出现寒潮的可能性较小。
11月22日
也是冬季的第二个节气
小雪
寓意 “气寒而将雪”
寒气初至需防寒米牛金融,经络温通保气血
广州医科大学附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中医科杜洪煊主治中医师提醒,这个节气期间,寒流活跃、降水渐增。此时自然界阳气潜藏,人体养生也应顺应节气,注意“防寒保暖、敛阴护阳”。
杜洪煊表示,小雪后寒气当令,人体阳气内敛,经络易凝滞不通,尤其是阳虚、气血不足的人群,容易出现手脚冰凉、关节冷痛、畏寒、乏力等症状。杜洪煊介绍,通过中医外治法疏通经络、温补阳气,能有效缓解因此产生的不适,推荐以下方法:
1. 穴位温灸补阳气
· 关元穴(肚脐下3寸):艾灸10—15分钟,可温补肾阳,增强体质。
· 足三里(外膝眼下3寸):艾灸或按压,可健脾益气,提高免疫力。
· 肾俞穴(第二腰椎棘突下,旁开1.5寸):艾灸或按压,可温补肾阳,缓解腰背冷痛。
2.中药足浴温经散寒
配方:艾叶10克+桂枝10克+红花5克,煮沸后晾至合适温度,泡脚15—20分钟。
功效:温经通络,改善四肢冰冷、促进睡眠。
3. 推拿按摩舒筋活血
部位:手足三阳经、肩颈部位。
作用:促进气血运行,缓解肩颈僵硬、手脚不温。
操作:每日早晚搓热手心后按摩相应部位,每侧5分钟。阳气内藏宜温补,饮食调养分体质
同时,小雪之后,人体阳气内收,是进补的好时机。但需根据体质选择温补或清补,避免“虚不受补”。

图/广州日报新花城记者:高鹤涛
对于阳虚寒凝体质的人,也就是有畏寒肢冷、面色苍白、小便清长、舌淡苔白等症状者,杜洪煊建议以温补脾肾为原则,可食用当归生姜羊肉汤,以温中补血、驱寒暖身。日常也可多吃温热食物,例如核桃、桂圆、韭菜、胡椒等,避免生冷、寒凉之品。
而口干咽燥、手足心热、失眠多梦、舌红少苔的人群,属于阴虚内热。建议这个时节的进补以滋阴润燥为原则,可用银耳、百合、粳米煮成银耳百合粥服用,滋阴润肺、安神助眠,食材上推荐:麦冬、沙参、玉竹、雪梨干等,避免辛辣、燥热食物。
杜洪煊提醒,小雪时节运动应以“内敛静养、不宜过汗”为原则,避免阳气外泄。适合选择温和舒缓的运动方式,如:八段锦、太极拳、慢走、室内瑜伽等。运动时间宜在阳光充足的上午或午后,避免早晚寒气侵袭。运动以身体微热、不出大汗为宜,重在“藏而不泄”,顺应冬季养藏之道。
来源:广州日报米牛金融
智慧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